电视剧《赘婿》热播 ,关于“男主”郭麒麟的健康话题引发网友关注。
继郭麒麟带火了皮蛋之后,又上了热搜,但依然不是因为相声。
说到原因——痛风,你可能不信,但确实是。
节目录制当天,郭麒麟的痛风严重到甚至吃药都无法控制,脚肿到几乎不能下地走路,只能坐轮椅勉强出行。
掐指一算, 96 年出生的郭麒麟,今年不过 25 岁,却早早患上了「痛风」,被折磨的苦不堪言图片。
痛风到底是什么「风」?
痛风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,曾是过去达官贵族才多发的「富贵病」。
现代医学认为,痛风实际上是尿酸性关节炎,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代谢疾病。
它的发病原理是:人体内嘌呤长期代谢障碍,尿酸产生过多或因为尿酸排泄不出去而导致血中尿酸升高,尿酸盐结晶沉积在骨关节、肾脏等相关部位,形成慢性反复急性发作的炎性疾病。
痛风已成为威胁健康的第四大危险因素!
据不完全统计,截止 2020 年底我国痛风患者已超过一亿人,而且每年以 9.7% 的增长率持续增加,尤其在沿海发达地区更为显著。
眼下,痛风已成为继高血压、高血糖、高血脂之后威胁健康的第四大危险因素!
痛风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!
《痛风748例临床特征分析》提到, 2008—2013 年,青年患者所占比例逐年上升,分别为 39% 、39. 4% 、40% 、42% 、48% 、52% ,甚至超过了中老年患者。
痛风的发生与发作
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
还和饮食、运动等多种因素有关
今天,一起来聊聊痛风的那些事儿
↓↓↓
痛风偏爱哪些人群?
虽然每个人都有患上痛风的可能,但是这 6 类人的概率更大。
1
男性
痛风偏爱男性。有研究表明,痛风患者中男女比例为 14.7∶1。
首先是与性别有关,雌激素具有抑制尿酸沉积、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。
其次,与男性的生活习惯有关,很多男性,尤其是肥胖男性,饮酒和进食高嘌呤饮食的机会比女性多。
2
绝经后的妇女
前面提到雌激素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,女性绝经后,雌激素下降,雄激素上升,饮食不注意就容易患上痛风。
3
爱喝酒的人
酒精会导致尿酸在体内累积,也会抑制尿酸的排泄,增加痛风的风险。
4
无肉不欢、吃肉带汤的人
肉类、海鲜含有的嘌呤不少,烹饪之后留下的肉汤更是嘌呤集中营。卤肉汁、海鲜汤、火锅汤都不适合多喝,最好不喝。
5
肥胖、超重人群
美国 1988—1994 年和 2007—2010 年的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, BMI 与痛风呈线性正相关。
除了肥胖者摄入嘌呤较多外,也与肥胖者体内的某些激素水平影响了尿酸代谢有关。
因为脂肪代谢产生的酮体也要通过肾脏代谢,并且代谢优先级在尿酸之上。一旦遇上酮体,尿酸就得延迟代谢,久而久之,血液里的尿酸含量变高了。
6
有痛风家族史的人
千万不要以为痛风只是一个人的事,痛风会遗传!会遗传!
多项研究发现原发性痛风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,在同卵双生子中共显率较高。
在不同种族间发病率有明显差异,提示该病与遗传因素相关,并且单亲或双亲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患者,其病情一般较重,起病年龄较年轻,甚至儿童阶段就可发病。
如何避免和控制痛风?
1
合理饮食
管住嘴,避免或节制食用中高嘌呤食物。
#
超高嘌呤食物
动物内脏、沙丁鱼、鱼子、浓肉汤、火锅汤等;
(嘌呤含量:150~1000 毫克/ 100 克)
#
中高嘌呤食物
畜肉、禽肉、鲈鱼等鱼类、贝壳类水产、干豆、扁豆等;
(嘌呤含量:75~150 毫克/ 100 克)
#
中低嘌呤食物
深绿色蔬菜、花类蔬菜、嫩豆类蔬菜、鲜蘑菇等;
(嘌呤含量:30~75 毫克/ 100 克)
#
低嘌呤食物
奶蛋类、果蔬类、咖啡、茶、豆浆、糖果等。
(嘌呤含量:少于 30 毫克/ 100 克)
你也许会问,那还有能吃的吗?有,当然有,必须有!
关于吃,有一个关键的概念是“量”,只要在适量的范围内都是可以吃的。
一般人膳食摄入嘌呤为 600-1000mg /天,在痛风急性期,嘌呤摄入量控制在 150mg /天以内。
如果已有痛风史,或者尿酸偏高,建议尽早去医院就诊,遵医嘱控制饮食。
还有最重要的一点:限制酒精的摄入,特别是啤酒和烈性酒。
2
科学减肥
如果 BMI 已经超过标准值,还请循序渐进,慢慢减肥。千万不要过度节食也不要剧烈运动哦!
脂肪燃烧得太快,也会产生大量酮体,引发尿酸升高,所以减肥一定不要急。
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;避免久坐,增加运动量。除了可以控制体重,运动本身也能增加尿酸排泄。
3
少吃高糖食物
少吃高糖食物,尤其是果葡糖浆食物。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16)》提出的建议是:每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 50 克,最好限制在 25 克以内。
4
多喝水
别小看这 3 个字,对痛风患者确实管用。
尿酸主要是肾脏来排泄,多喝水才能产生足够的尿,排出更多的尿酸。注意不要喝含果糖的饮料。
5
定期体检
如果体检发现尿酸超标:
男:420 μmol / L
女:360 μmol / L
就应该马上调整生活习惯,建议尽早去医院就诊,遵医嘱。